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上善治水 格物致知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

范艾钦人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从需要层面认识课改  

2014-09-02 09:26:03|  分类: 课堂教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三年前,我来到这所学校,提出“小组合作学习”的课改要求,初中部后来统一为“五学”课堂教学模式,总体上执行的比较到位且能够坚持的老师,其教学成绩就是更好,断断续续做的老师做的很累,学生也不喜欢,但还是比都没有做的好。高中部也有个别班级在试行,但持续时间几乎都没有超过一个学期,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成效,但我所观察的课堂,只要老师真心投入去做,课堂内师生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因此,我十分相信,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课堂里,每个人的生命才是真实的,而这种体验只有真去做的人才会有的,否则就很难理解生命还有什么真实不真实。我深度认同,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“力行”文化,而不是“博知”文化。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(陶行知语),行动起来,一切才皆有可能。

为什么要课改?说都不懂,不对,说都懂,也不对,至少相当一些人没有足够深入思考:改与不改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影响?到底对学生有什么影响?到底对社会有什么影响?也因为毕竟大家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。

课改从严格意义上说,首先是老师自己的需要。大家一定有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,课堂越来越不和谐。我们在讲课时,要么插嘴的多,要么睡觉的多,这些现象,如果能认真去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,都是向老师的讲课水平挑战。面对如此不和谐的课堂,能否让它和谐一些,主动权在谁?毫无疑问在我们老师。面对资讯爆炸世代,如何帮助学生过滤掉许多无用的信息?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过滤信息?我以为,这是当今时代作为老师的最大功德。立德、立功不就是我们来这个世界一趟所需要的吗?

其次,是学生的需要。学生有需要,谁来满足?主动权还在我们老师,这个主动权一定不能理解为控制权。谁愿意被人控制?尤其是当今世界,学生对自由的理解比我们还到位。我们的主动权可以使用的就是彻底、全面、深入地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、我们学校的学生的真正需要。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呢?我认为,至少有三点是铁定的事实,一是自信不够。学生自信不够并不见都表现为内向,好多还很狂妄,不论他有多狂妄,外表越是狂妄,只能代表其内心是越是虚弱,因此,老师要学会察颜观色,我给我们的学生恰当的鼓励、适时的鼓励,一定是我们学生的第一需要。二是习惯不良。生活习惯、学习习惯都有较大欠缺,让他们学会如何不给别人增添麻烦、学会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、学会自主管理与学习,一定是我们学生最主要的需要。三是学习基础较差,学生的基础差在哪里?但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阅读能力较弱,而且都有明显的拐脚科。在他们向高处攀登的时候,我们能给他们提供怎样的阶梯,这一定是我们学生最重要的需要。“导学案”就是力图解决后面两个主要、重要的需要。

第三,是社会的需要。学校培养的人到底是只会读书、背书的人,还是会主动学习的人?在知识经济时代,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,知识,尤其是科技知识正在日新月异地更新着,“文盲”一词将不再单纯地指没有文化、知识的人,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,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、技能的人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“学习经济”。因此,我们的课堂虽然必须传授知识,能力与素养的形成、发展也离不开知识,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桥梁,形成、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,有了这样的课堂,假以时日,学生就能拥有一个包含生理的、心理的,智力的、人格的,知识的、能力的等等因素在内的健全的生态化的精神系统,就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,应付远比将来的社会挑战难度小得多的中考、高考,更是绰绰有余。当然,这里的一个关键是,要将“未来社会需要”、“中高考目标”、“每一堂课特定的这一点教学内容”等三点连成一线,实现“一课一得,得得连线;线线关联,交错成面;面面关联,结构成体”。

    总之,众多坚持课改并取得成效的学校,都已经用大量事实表明,他们已经实现了这三个层面的需要。因此,对要不要课改还在观望的心态,说难听一点确实是有点顽固不化了。
从需要层面认识课改 - 范艾钦人 - 上善治水 格物致知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